在无数个与键盘相伴的日子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项升辉以“码农”自居,扎根算法竞赛。他以代码为阶,稳扎稳打,于难题中开辟通途,在磨砺中锤炼技术。如今,他站在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前,迎接着属于他的全新的征途。

行而不辍,奔赴竞赛征途
始于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项升辉大一时便加入了ACM实验室,希望获得更多与代码相处的机会。ACM实验室是一个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主,蓝桥杯、团队程序设计天梯赛等其他竞赛为辅,专注于算法竞赛的实验室。但初入实验室,还是竞赛小白的他却不知从何入手。“刘老师是我的引路人,一步步带着我走上竞赛这条路。”项升辉说。实验室负责人刘卫平老师几乎为项升辉和其他新成员安排好了一切——邀请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授课,帮助他们协调赛程,陪同实验室成员奔赴各地。刘老师的默默守护,给予了项升辉十足安全感。当项升辉因学业和竞赛的双重压力过大而难以调适时,刘老师总是能及时察觉。项升辉感慨:“他常常找我谈心,了解我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帮我理清方向,坚定目标。一路走来,刘老师的关心与支持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第一次参加竞赛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却也是一次契机。当时高年级学生的考试安排与竞赛时间冲突,于是实验室决定让大一新生参与那次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就这样,项升辉迎来了和竞赛的第一次交手。“竞赛题目本身难度系数就很高,又以全英文的形式呈现,这确实让我们这群竞赛小白犯了难。”项升辉说道。面对竞赛难题,项升辉与队友进行了一场具有针对性的模拟赛,并根据赛中表现进行总结,细化成员分工。他最大程度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刷题,落下的每一行算法,敲下的每一个代码,都凝结成内心的底气。比赛现场,面对强劲的对手,项升辉与队友尽力稳住阵脚,依照计划分工全力应对。纵使只解了两道题便遗憾离场,但这让初次参赛的项升辉明白了并非只有“成功”才有意义,也更激发他深度探索专业知识的热情。
第一次竞赛的经历,像是递给项升辉一把打开“竞赛之门”的钥匙,自此他便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漫漫征途。为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项升辉主动申请加入实验室的竞赛队伍,在师长的带领下学习更多的竞赛技巧。在此期间,他积极尝试组建团队,并活跃于各类计算机专业赛事中。每每被难题绊住脚步时,并肩作战的队友成了他最坚实的底气。同一级的队友高俊杰,就是他的最佳拍档。高俊杰总会和他一起寻求破题之法,一行行筛查代码,一步步推导逻辑。他们反复研讨,辨析解题思路的正确性、验证算法编程的可行性,共同攻克难关。
“不破不立,中道是慎”,希望得到突破的项升辉在2023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总决赛中重新组队。新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虽然更扎实,但如何发挥团队合力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项升辉带领队员们对竞赛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算法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特训,逐个击破,夯实基础。每次训练结束后,他都主动复盘,揪出团队的薄弱点,用题海战术补齐短板。最终,项升辉团队夺得亚洲区铜牌,ACM实验室也迎来了近几年的第一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总决赛的铜牌。项升辉感慨道:“回望这段历程,我内心充满了感激,感激老师的指导与队友的陪伴,也感激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学习、积极竞赛和不断成长的舞台。”此后,项升辉先后斩获了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C/C++程序设计大赛B组一等奖、2024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金奖、2024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银奖等多项国家级编程赛事奖项。

项升辉(左一)参加2023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

项升辉(左一)参加2023年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邀请赛(湘潭)。
从最初比赛现场的慌张到现在大事不慌,能带领团队突出重围,是“耕耘”与“突破”带给项升辉的收获。
担责于身,突破性格枷锁
“我个人是一个比较偏内向的人。”与记者交流时,项升辉笑称内向的性格像是给他套上了一层枷锁。但在2022年的寒假,项升辉迈出了突破自己的第一步。他报名参加了“云支教”活动,在线上为偏远地区的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项升辉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从日常沟通交流到组织开展兴趣课,从提醒同学们按时运动完成打卡到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他尽心尽力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谈及参与此次线上支教活动的初衷时,他真诚地说:“一是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二来也是想增进与他人的交流。”
升入大三的项升辉思及自己入学时的迷茫,主动申请了担任班助一职,希望借助自己的成长经验为大一新生提供一些帮助和引导。这半年间,项升辉主动地与新生们联系,关心他们在校的情况,努力当好朋辈“引航员”。与此同时,项升辉从前辈的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ACM实验室的主管。他认真规划日常训练,兼顾起新生力量的培养和巩固队伍的工作。他坦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有难度的试题,大家在长时间的练习里难免倦怠。”如何调节实验室成员的训练情绪是项升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在安排竞赛训练的同时加强与成员们的沟通,了解大家的想法,安抚大家的情绪,确保训练顺利推进。在感到力有不逮时,他向队友寻求帮助,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基础管理工作。成长像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项升辉性格中的“内向之锁”也随之渐渐松解。
铢积寸累,解锁就业新篇
谈及就业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过程,项升辉说:“生活总在意料之外,绽放惊喜之花。”但实际上,所有意外之外的萌芽,都并非一夜之间便绽放成花。
步入大四前的暑假,原本计划保研的项升辉在了解到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后便尝试着投出了自己的简历。简历中精简的文字展现了他倾注大量心血完成的竞赛和科研项目,这些经历也显著提升了项升辉在海选中的竞争力。当简历被腾讯公司选中后,他虚心向学长学姐们取经,在各个社交平台搜罗常见的面试问题,梳理出面试官高频提问点,整理成稿,反复对镜练习。最终,他顺利通过三场技术面试和一场人事面试,成为了腾讯公司的实习生。
初入实习岗位,项升辉主要负责应用宝搜广推系统架构的开发和日常维护工作。陌生的部门系统框架、复杂的业务流程、后台开发和线上运行的技术问题,这些困惑成为了项升辉实习路上的拦路虎。于他而言,最大的困难是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直接运用到具体工作中,“80%的东西需要重新学习”。于是他沉下心来耐心琢磨,充分发挥课上所学与竞赛中不断增强的代码编写能力,并向部门导师和同事认真请教。每项任务结束后,项升辉都会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以便细化吸收。“实习中难免有压力,心态很重要。”项升辉坦言,竞赛经历让他深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找准自己的定位,胜不骄,败不馁”成为了他在实习期的“通关法宝”。在脚踏实地的积累中,他对系统开发与底层框架设计认知更加深入,也逐渐适应实习节奏,在工作中站稳了脚跟。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谈及未来,项升辉目标明确:“我会立足当下,保持开放的心态,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自我迭代。母校四年的培养赋予了我逐梦的底气,未来我也将主动拥抱新兴行业,以所学回报母校,保持热忱,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