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2025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学校实施“文优、理强、工精、艺卓”发展战略的首要之年。计算机科学学院聚焦铸牢主线、教书主业、育人主责、师德主体,锚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新工科人才的目标任务,明方向、聚合力、求突破,依托前沿AI技术与教学科研的创新融合,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 民大何为”的时代之问。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支部主题党日、班团会等多元学习方式,深入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狠抓作风建设,以党员干部优良作风引领学院教风、学风、院风向善向好。按照“规范、融合、创新、引领”工作思路,强化“铸魂育人、数智强国”党建工作品牌,着力提升党务工作队伍能力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谋划学科专业发展,助推学院转型升级。
紧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学院将陆续组织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建好人工智能学院。着力推进微专业建设,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转型升级,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单独招生。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强化教育部工程认证和博士点立项建设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探索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落实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新疆自治区“2+5”等人才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助力学校深圳研究院、武陵山研究院、博州研究院筹建工作。发挥人工智能(AI)+优势,为服务国家战略、地方需求和学校发展贡献计科学院智慧和力量。
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担当立德树人使命。
以 AI 赋能重构课程体系,落实两轮听课全覆盖,强化教学检查;围绕重点研究方向,支持教师在A 类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国家重点项目立项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化硕士分类培养模式,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挖掘 AI + 交叉创新项目。实施 “课题反哺教学” 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课程资源,实施创新短课;推进“两中心” 建设(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与 AI 中心),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不断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建立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互访机制,持续办好中美软件工程实验班。
完善学生管理机制,深化三全育人格局。
牢固树立“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做深做实做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重点围绕思想引领、生涯规划、团学活动、学业预警、心理辅导、安全教育、资助育人、学生就业等重点任务,全面优化落细各项工作措施,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效能,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成才,实现从“保姆式呵护”向“自主式发展”转变。丰富团学活动形式、内容和载体,利用榜样教育和朋辈引导,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